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风电累计装机1.57亿千瓦。到2020年,11万台风机都将出质保。按照每台风机每年10—15万的运维费用估算,风电运维市场规模将达110—165亿。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运维市场现状如何?在没有标准的市场情况下如何弯道超车?
观点一:质量阴霾下的运维
2017年12月2日下午4时4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05线DF05-07风机轰然倒塔。塔筒从1/3处拦腰折断,叶片碎壳散落一地,机组损坏严重。
事故位于宁夏银仪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大水坑风电场。该风场于2012年10月31日正式投运,场内共有风机96台,总装机容量99MW。
在如此之大的一个体量市场中,大多业内人士认为事故比率并不算高。多数机组本身并不存在重大设计缺陷,故障大部分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一致性问题所致。
导致叶片在运行中失效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生产质量缺陷,叶片在制造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检验,不合格工序又不断向前流转(其中合模工序违规作业尤为突出),最终缺陷产品被陆续制造出厂并装机运转。此后,在风电机组仅仅不到两年的运行时间里,叶片因自身缺陷无法承受正常的运行载荷作用,导致质量事故不断爆发,最终出现大批量失效。
风机最大的事故是倒塔,造成倒塔的主要原因是风机超速,风机超速本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飞车。导致超速的原因是运行维护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工作。
另一资深业内人士透露,据他勘查鉴定得知,某个风电齿轮箱厂于2015年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台数高达1000余台。“我调查统计过业内的一个集团,它有8000余台机组,因为变流器出现故障而停机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整个国家每上网1度电,就损失1分7厘4。”
与设备质量相比,机组安装、运行、维护和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管理责任才是导致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欣慰的是,受益于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成熟以及运维质量的提升,国内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已越来越好。连续五年致力于完善质量体系监测,风机事故频率已明显下降。
观点二:低价竞争之殇
中国的各类市场总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风电运维市场也未能免俗。
数年前整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运维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烙下了难以祛除的不稳定因素。一些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的企业加入行业竞争,跟风模仿,鱼龙混杂,招投标价格背离正常范围,部分甚至陷入价格战,无序的竞争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其企业2017年上半年年报显示: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平均毛利水平不断下降,致使企业整体业务规模同比均有一定下滑,市场开拓营销难度不断加大。
运维市场乱象的原因归咎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运行维护的行业标准;二是运维队伍的资质门槛较低。
风电后市场执行主体繁杂,国有的、民营的,对于法制的理解不一样,有些运维主体是有长久的规划的,但有一部分想挣点儿快钱。此外,招标是一年一度的,许多小企业打一枪,换个地方,把钱挣了再说,这样不可持续。
风电维护应有相关组织制定运维队伍入门资质,风电行业维护工作标准、风机定期检查(试验)标准、设备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等。
观点三:流失的运维人才
中国大多数风电场地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年轻人已对强度大、工资低、危险系数高的工作的接受程度大打折扣。运维人员的不稳定性,将带来相当大的隐性成本,有经验的工程师离开,往往造成人才的断代。
中国风电市场分散化,地处偏远,工作环境恶劣,很多运维人员仅工作2—3年便离开了现场,平均工作时间仅有5年。100个工程师,一年将近流失20个,流失率高达20%。但每年递增的装机量又亟需大量运维人员,目前人才队伍约2万人,缺口却有4万之多。
以5万千瓦风电场安装25台2.0MW风力发电机组的单个风电场计算,若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不低于2000小时,每年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的次数将低于109.2次,即每月理论正常需要现场作业次数小于9.1次,维护人员实际的维护时间仅为每月9.1次*5小时。与之矛盾的是,由于风电场内风机维护存在偶发性,并不能提前预知什么时间段内产生问题。因此,人员也不能缩编以确保维护工作的安全。
而国内高校中专注于风电的专业、独立的风电研究和培训机构较少,专业风电运维人员相对匮乏。更多的运维人员多从企业培养而出。
不过,由于各企业对运维人员的培养体系、标准各异,培养出的人员素质也就参差不齐。能为整个行业通用、具有一定主导性的人才审核体系目前仍为空缺。
观点四:转型中的“掘金者”
过剩的产能之下,风电增量市场速度放缓。开发商、整机商、独立第三方企业等掘金者纷沓而至,抢夺运维市场。
相对资金雄厚、不吝重金招兵买马打造自身运维团队的风电开发商,以及掌握核心技术、后市场份额高达约70%的整机商而言,市场份额仅为11%的第三方市场在两大巨头围剿之下,挣扎在夹缝中求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开发商剑指运维市场的原因,除先天市场优势外,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想要摆脱整机制造商“漫天要价”的压力,打好愈发摊薄的利润“保卫战”。
技术水平雄厚的整机商大多将目光放在高端运维上,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能运维,希冀把运维市场做成高门槛的行业,将低端的市场外包出去。此外,他们也正逐步从单纯的制造商转型为综合服务商、风场设计师,从单一的“卖设备”变为“卖解决方案”,最终达到控制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发电量的目的。
世界著名的风能独立咨询机构Wyman预测,到2020年,风机制造企业将有40%的收入来自运维服务,其利润贡献将达60%。
在开发商与整机商焦灼的同时,第三方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市场前沿。实力雄厚的业主选择自己运维,实力弱一些的业主与整机商签订协议进行深度绑定,而第三方公司更像是一个“空中楼阁”,既无技术优势,又无出质保后“先入为主”的优势。
不过,也有专家对第三方运维公司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开发商和整机商都是广阔的市场,第三方公司是为它们服务的。两种模式都有第三方的生存空间,未来将是三赢局面。
在其看来,第三方企业具有灵活调动人力资源与技术的优势,可以低成本小规模地打“游击战”。例如,一个风场设备配套近十种风机,对于供方沟通、备件储备、质量控制、问题追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整机商往往疲于应付,主要依托庞大的服务团队进行处理。第三方市场无疑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认为市场不会完全归一,会有多种商业模式共存,后市场未来的格局一定是共赢。
观点五:智慧运营突围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概念的愈发火热,“救火式”的运维方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智能化成必然趋势。
行业预测指出,到2020年,中国风电存量市场将占93%。风电场存量资产的高效经营、增收节支将成决定风电投资收益实现的关键。
风电运维面临着距离远、分布散、维护成本高以及设备状态未知等挑战,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和可视化管理,其中使用云资产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可使风电运维效率提高60%。
值得一提的是,资源重叠、用而不备、备而不用,利用效率低下仅为40%的备品备件,业内也以互联网思维对其进行武装,以提高备件利用效率。
在风电运维数字化管理方面,从后台提取的数据能看到的都是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不能下结论,需要靠人去分析。大多数整机商打造数字化风场至今,仍然拿不出模型。无论开发商、整机商亦或第三方,若不能将运维做到标准化,那么数字化就是一个摸不着的未来。
上一篇:一起探访你所不知道的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