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晚报:委员与记者对对碰 新概念落地珠海引“头脑风暴”
日前,“政协之声”委员记者对对碰节目在珠海广播电视台举行,参与节目的陈利浩、苗地、张金宝、李健、黄洋、谷艾琳、阎武、徐玉华8名市政协委员与4名记者就“立法协商”、“经济新常态”、横琴自贸试验区、“智慧城市”等这些时下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激发起一次次头脑碰撞的火花,产生出不少可供借鉴的建议。
1 立法协商:
不仅要“协商”,更要“开门”
●关键词:不走过场 ●委员:陈利浩 苗地
在“立法协商”这个话题下,苗地认为特区立法一定要以民为本,“特区是属于各阶层群众的、而不光是‘精英阶层’的,立法的过程,必须真正有诚意地征求各阶层群众的意见,而我们之前总是习惯于‘为民做主’,领导、精英就把涉及基层群众的事给定了、办了。”
陈利浩发言时表示:“要真正做到立法为民,立法的过程,特别是法案的形成、讨论过程,不仅要‘协商’,更要‘开门’,让广大市民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而不仅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陈利浩提到特区立法应该与珠海的城市定位一致,比如去年珠海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珠海的名片是生态、环保,显然特区立法应该朝着提高环保标准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去做,而不是去限制环保产品、降低生态保护的力度。
此外,陈利浩还谈到他连续提了几年“要求珠海尽快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解禁”。他说:“禁小排量车是在1998年,那时好的汽车是大排量的,小排量汽车性能比较差,排放量又高,珠海禁止很有必要。但进入新世纪,各种技术、安全指标都大大提高,环保性能、对道路和停车的占用等更是远远优于大排量车,而且近些年来‘明星车型’中小排量车的比例越来越高,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北上广等城市纷纷废止了‘禁小’的规定。”他认为对节能环保小排量车的解禁,“有百利无一弊”,他说:“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同时,解禁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同时对大排量汽车进行一些创新性限制,符合珠海‘环保城市’、‘生态特区’的形象,也才符合建设法治珠海的要求。”
2 珠海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 “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创新 人才 ●委员:张金宝 李健
“经济新常态”是时下热词,李健说:“其实珠海对于‘新常态’觉醒还是比较早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考量,不仅是GDP,还要把幸福指数、空气质量、民生、交通环境指标考虑进来,我们现在正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市,能不能在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上来一个‘新常态’的示范?”
李健认为,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珠海要抓住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高级技术、服务业,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重视引进创新人才,鼓励创新驱动型企业,人才引入的珠海经济发展“新常态”最强的因素。
张金宝说:“以前是靠投资、资源推动发展,现在是创新求转变,其中创新最重要,思路要创新,否则其他都是无源之水,珠海不缺创新的思路,但我们缺少路径和方法,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他认为,发展是硬道理,要增加经济总量,利用珠海接近港澳的优势,发展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还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营商环境。
3 智慧城市:
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关键词:便民 突破 ●委员:黄洋 谷艾琳
什么叫“智慧城市”? 谷艾琳以一个平常人的生活为例,勾勒了一幅“智慧城市”的蓝图:“首先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搜索到本地天气,知道穿衣指数,上车打开收音机,收听出行信息,搜索本地路况信息,避开拥堵路段,再通过智能教育系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在社区医院体检后建立一个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得小病在社区医院就可以得到治疗,医院可以随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随时调取病人的数据。”
智慧城市如何建立?黄洋说:“智慧城市的概念,从珠海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达到便民、惠民。”对此,他提出了一个“智慧旅游”的概念,外来游客都希望在衣、食、住、行方面体验到本地的自由生活,“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好的切入点,与传统旅游路径相比,开发一个旅游信息平台,现在人们利用手机出行成为习惯,随时随地查询酒店、餐馆、网上支付、一站式服务,“智慧旅游”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
黄洋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时间长,投资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实现一些突破。在目前遇到一定的障碍,我们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带有混合制成分,政府以往的观念都需要有突破,要让企业在智慧城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珠海本地企业更多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就要产业抱团、借船出海,壮大智慧联盟的力量,光是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资本,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4 横琴自贸试验区:
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机遇 福利 ●委员:阎武 徐玉华
横琴自贸试验区不久前获批,横琴新区实现“五年成规模”目标后,进入了“自贸区时代”,对横琴、对珠海意味着什么?阎武说:“35年前珠海成为中国第一批特区之一,珠海那时是个小渔村,现在是个现代化的城市,现在自贸试验区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遇,如果我们做得好,可能再过一二十年,珠海可能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都会区,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国家战略,抓住这个机遇,对珠海来说,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一年多时间,阎武认为,横琴自贸试验区可以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不少东西,例如“负面清单”、企业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上海都做了很多探索,还成立了自贸区研究院,横琴都可以借鉴“拿来主义”。他认为,珠海近年来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自贸区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引进新的产业,此外,也会给交通、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和促进作用。
徐玉华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谈了横琴自贸试验区今后将从人才、成本、资金等方面带给企业一个“大礼包”,将汇聚全球人才致力于在横琴发展,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也使得企业成本降低,还能拿到更便宜的金融资本。
徐玉华说:“横琴自贸区的设立必然会吸引大量企业到珠海横琴发展,也会催生出一批自主创新的新兴企业,这些必然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同时,城市的建设也会使得珠海的宜居环境进一步的优化;另外,随着珠海横琴自贸区的建设,珠海与港澳、世界的联系将更加便捷,世界各地的商品产品在这里集聚、交易,也会促使各类消费性商品,尤其是各类奢侈消费品价格的下降。”
对于自贸给市民带来的“福利”,阎武也深表赞同,他说:“比如我去上海自贸区考察,那里有八个贸易平台,其中一个是卖红酒的平台,卖的东西很便宜,我们买一箱的价格要比在外面便宜一半,以后横琴自贸试验区建设起来,珠海人也可以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放心商品。”
□采写:本报记者 孟 鑫
□摄影:本报记者 朱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