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昨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迎来了传统保留节目——即席发言。为了抢到6分钟的发言机会,委员们“各显神通”,“拼足了劲”。在“拼来”发言时间里,委员们都讲了些什么?中国网记者联系了广东政协常委陈利浩,他今年提案关注别让市民再多跑腿证明“我是我”。以下是提案全文。
陈利浩
两个“率先”,首先要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我国的互联网应用水平领先全球,如:电子商务的比重比发源地美国高一倍,网上银行比所有境外银行都领先好几条街,等等。但是,有一个领域除外:电子政府。联合国把我国排在第70位。这是指政府内部系统吗?不,内部系统很强,当年重庆王立军就经常用系统“花12分钟把全国13亿人口查一遍”。这是指政府为群众服务的电子化程度。到政府办事,来回奔波、疲于奔命,大家应该都有切身体会。所以,李大大总理去年指出,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要让群众少跑腿,首先要搞清楚群众为什么跑腿?跑腿,一是要凭身份证去办事窗口“验明正身”,证明“我是我”;二是要带了各种证件去证明经历、资历、能力、财产等,证明“我是谁”。如果能把证明“我是我”、证明“我是谁”这两件事做到“非现场”,让群众不用去窗口验明正身、不用去窗口提供证件,群众就能少跑腿、不跑腿。作为全国的“信息化先行区”,广东也应先行解决这两个问题,方法是:
第一个“身份认证”,用手机作为标志,我的手机,就是我。现在的手机,如影随形,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电子器官,作为身份标志是完全可以的。手机丢了怎么办?除了及时报失,在一些重要的操作之前,还可以用一些辅助手段保证是本人在使用手机,如“刷脸”、指纹、语音等。这样,我用手机发出办事申请,跟我去窗口办事是一样的,再也不用来回奔波。手机身份认证,在电商、金融、电信、公用事业已经用了多年,政府服务没有理由不行。
第二个“证件提供”,按理说证件都是政府发的,我去政府办事为什么还要带上?这是因为政府数据放在各个不同部门和地区。政府数据的跨部门共享、跨地区集中,太难了。因此,建议先用“证件图像码”的方法来解决。平时我们在网上买的不少有价票证,都已经图像化了,你付了钱、得到的只是手机中的一个图像码,用的时候,扫一下就行。同样,如果在向群众发放纸质证件的同时,再向群众的手机发一个对应证件内容的图像码,群众办事需要提供证件时、只需把这个图像码发给政府部门,再也不用跑腿。证件图像码安全吗?加密、检验都有可靠的技术和严格的机制,防伪性能一定高于纸质证件。
用证件图像码,只是暂时的。政务数据,归根到底要走“数据集中、信息共享”的路,逐步减少证件种类。技术条件早已具备,银行、央企、电商等也都成功实现。我们可不可以用政府承诺的方法,倒逼信息共享?政府发放的证件、证明文件,到政府办事时不需要提供,这个承诺天经地义吧?只要做到了这个承诺,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不想共享都不行了。从某一部门、到某级政府、到全省承诺,最终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这样做了,不但能方便群众办事,更能从根本上加强社会管理。你想,群众用手机作为身份标志享受着政府的服务,政府在后台全天候、一对一地和群众相连,每个社会成员在什么位置、和什么人在交流、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提过什么意见和建议、申请和享受过什么服务,都能完整、实时地掌握,这才是反映社会真相的大数据。
反之,群众不跑腿的承诺都做不到,哪来的“人民主体”、“群众路线”?政府服务电子化都跟不上时代,谈什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权力不运行在互联网上,怎么样运行在阳光下?技术、业务再也不是障碍,什么理由都不能再拖。只要不再痴迷于虚幻的权力封闭性,我们一定能尽快满足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