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动态

人口信息还需要“入户普查”吗?

  • 来源:财新网


如已安装财新APP请点击:http://opinion.caixin.com/2021-07-13/101739551.html



人口信息还需要“入户普查”吗?

陈利浩

 假设有一个大工厂,早年创办时各车间自己招工、也没有软件管理,到年底就要组织“职工调查”,由专门的“调查员”去各个工位,让每个员工把本人基本信息、从厂里拿到的报酬、在厂里集体宿舍住的类型和面积、身体情况等告诉“调查员”,或自己填报。这些数据汇总后,就能得到大体的职工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厂里的人力资源、薪酬发放、宿舍管理、职工体检等都陆续用了软件系统,每个系统里的数据越来越全。但是,由于“惯性驱动”、“路径依赖”,厂里还是每年搞一次“职工调查”,还是到各个工位去访谈、填报。不但占用管理资源、浪费员工时间,而且结果一定不如信息系统完整、客观、准确。这种“职工调查”,无异于“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现行的人口普查(去年刚完成第七次,以下简称“七人普”),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类似的“惯性驱动”、“路径依赖”。


一、“七人普”真是以人工调查为主吗?

 真是。

 “七人普”共在全国省、市、县、乡、村各级组建了67.9万个普查机构,选聘700多万名普查人员。从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入户普查”。入户登记或住户自行填报的普查表分为“短表”和“长表”。全国人民都需填“短表”, “长表”则只对已登记的全部住户中抽取的10%对象。"短表”有19个项目,主要是户籍信息和住宅类型。“长表”有48个项目,除了和“短表”相同的户籍信息和住宅类型外,还包括了教育、产权、就业、收入、婚姻、生育、健康等信息。虽然“七人普”强调了“全面启用电子化的方式采集数据”的“亮点”,但这指的是普查人员手里的电子终端可以录入、传输数据,而非从户籍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去自动采集数据。也就是说,普查的数据基础,确实是普查员入户调查、或住户自主填报的“手工数据”。


二、不“入户”普查、去哪里取数?

 人口普查的项目可分为基本信息和居住、教育、生育、收入、财产、健康信息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已有的信息系统更加完整、准确、实时地得到,具体途径如下:

 1、人口基本信息

 就是户籍管理的登记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婚育状况、职业、居住地址、出生地、籍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中国的户籍制度非常严密,电子化程度非常高,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每个住过酒店的人都有体会。只要入了户籍,人口基本信息根本不需要抽样或入户普查,查询、汇总都可以非常实时地实现。

 “黑户”怎么办?黑户,在户籍系统查不到,入户调查更问不到。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出台政策: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黑户”,补办入户手续不但不需要承担任何处分、处罚,而且有一定金额的奖励,办得越快、奖金越高。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人口基本信息一定能在户籍系统中最大程度地完整、准确反映。“七人普”至今公布的六类普查数据中的四类(全国人口情况、人口性别构成情况、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人口受教育情况)“分分钟”都可以实时统计,根本不需要依赖任何抽样、入户。

 2、人口居住信息

 随着城镇化、人口流动等趋势,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是“入户调查”的主要理由:不去问,怎么知道有谁住在这里?

 其实不然。在信息时代,一个人住在哪里,有很多信息系统可以验证:居住证、社保、税收、学籍、防疫接种、就医等等。这些系统中都有以身份证号为标志的各种记录,一定能够判定某人的常住地。更有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实名制下,通过对手机定位信息的分析,不光是常住地,就连你的第二、第三、第N常住地都很清楚。既然连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流行病学调查”,连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用的“行程码”,都已经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入户调查”,人口居住(流动)信息就一定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获取。这样,“七人普”至今公布的六类普查数据中的另两类(地区人口情况、城乡和流动人口情况)也都有了。

 3、其他相关信息

 人口基本信息和居住信息都已经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获得,其他相关信息就更轻而易举了:

 出生信息:“出生医学证明系统”有最完整的记录。不管后续是否报户口,出生医学证明是每一个新生儿都要办的,其中就有姓名、父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民族、出生日期、性别、出生地点分类等。按照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应用推广工作的通知》,出生信息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在线核验和共享复用。

 教育和职称信息:成年人既往教育信息已在户籍系统登记;在读学生的信息可以在学籍信息系统获取;各类学历信息可以通过教育部系统获取;职称信息可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获取。一个身份证号码,全都齐了。

 收入和财产信息。收入信息,税务、社保系统中最全;各类财产,包括“七人普”调查的住房、汽车等,都已经用信息系统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已有信息系统,一定都可以无一遗漏地获取,完全不需要“入户调查”。

 健康信息:现在的体检、就医都是实名制的,只要法律法规允许,获取某一个公民的健康信息从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也一定比本人填报或访谈要客观、准确。

 建筑结构信息:“七人普”的“长表”还要求提供住房所在建筑的总层数、承重类型、建成年代、有无电梯等具体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也完全可以通过系统。中国已实现不动产权的全国联网,包括房地产权利人、权利性质、权利来源、取得时间、变化情况和面积、结构、用途、价值、登记、坐标、形状等,信息已经可以实时共享。

 总之,在信息化应用的当前水平下,已经完全具备了建设一个实时的全国人口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数据条件。这个系统,以户籍系统为主线,与居住、社保、税收、各类财产登记、学籍、医疗健康、防疫接种、移动通信、住建等各类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就能在基本不需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实时、准确、完整、客观地反映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变化及相关的各种信息。既不需要十年一次兴师动众的大规模“普查”,也不需要每年一次颇费心思的百分之一“抽样”,更无需为“普查”和“抽样”结果的前后不一而左支右绌、不断“找补”。当然,人口信息系统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只能在“了解基本国情所必需”的范围采集数据,只应为“制定人口及相关政策”的宏观目的使用数据,且充分保证采集对象的知情权。人口信息系统的结果,绝不能成为对采集对象个体的任何行政、司法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三、对一些疑虑的分析。

 在笔者与一些人口学者、普查实务工作者的探讨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疑虑,选择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分析如下。

 1、“人口普查是国际通行做法,怎么就成了‘缘木求鱼’了?”

 确实,国际上人口普查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般公认为起源于1790年的美国。但那时还没有任何计算机系统,“入户”调查是唯一可行的手段。进入信息时代,西方国家由于制度、文化等原因,在人口、户籍管理上的软件应用相对较少,如美国都还没有实行统一的身份证制度。因此,传统的“普查”方式还是相对准确、有效的手段。既然在其他国家抗击新冠疫情的“流调”还依赖人工跟踪、查问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可以从移动通信系统找到所有的接触和行踪,那么,为了掌握人口信息,我们也不应继续机械地效仿其他国家“人口普查”,而应从以户籍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去实时获取。

 2、“信息系统的数据不全,有些人不愿申报,所以还需要人工访谈。”

 在信息时代,社会管理、公共保障、商业服务等等,都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如果某一社会成员的信息没有进入系统,一定会“寸步难行”。想象一下疫情之下没有健康码的极个别群众的困境!所以,人口信息不进入系统的情形属于例外,并且一定会越来越例外。

 而且,即使有某个社会成员不愿意把信息录入系统,在“人口普查”时更会躲起来、捉迷藏,“超生游击队”就是生动的例子。解决这类问题、获取遗漏数据,肯定不是靠“入户调查”,而是通过法规、政策让群众消除疑虑,尽快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3、“虽然各个系统都有数据,但还没联网。有些部门还不愿提供数据。所以还要普查。”

 信息化初期各个系统都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类数据的共享程度日新月异。特别是面临新冠疫情这一大敌,数据共享的技术壁垒、心理抵触、体制障碍逐一被打破。今天你在广东做的核酸检测,明天在“北京健康宝”就能查到结果,还进入了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更何况人口信息统计是国家行为,国家意志之下,无论数据在哪里、都可以查到。

 沿用本文开始的例子,在工厂信息还没有完全联网时,如果某一部门不愿意把数据共享出来、影响到全厂职工情况的统计,解决的办法一定不是组建人工调查队,而是让厂领导出面协调、打破部门壁垒。

 4、“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是队伍的锻炼机会。而且要延续长表、短表、抽样框等一整套体系,怎么能断了?”

 飞鸽传书、狼烟烽火、电报传真都曾经是某一时代通信方式的主流,但被现代通信手段、特别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替代也一定是历史必然。技术的进步总在不断推进着人类自身的进化,只不过我们对于技术本身的进步较易理解、接受,对于社会管理方式的相应优化则需要更多的探讨和验证。人口普查确实起过摸清家底、动员社会、锻炼队伍、校准数据、延续体系等一系列重要作用,但是,到了今天,“入户调查”应该、也能够让位于实时的人口信息系统。当然,历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队伍、体系等资源都是非常珍贵的,可以在全国人口实时信息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起到继往开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口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对重大的经济、社会事项进行决策的最主要依据。随着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的深入、特别是通过抗击新冠疫情,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广度突飞猛进,全体社会成员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空前提高,已经具备了对人口及相关信息实时采集、精准统计、完善决策的技术条件,人口普查这一传统方式应被逐步替代、放弃。一个全国人口信息的实时统计系统,不但对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对于制定各个领域的规划、计划,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对国情的精准掌握、科学决策和有效运用,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人口信息实时普查,意义重大,建议加紧研究,尽快实施。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促创工委副主任、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监事长) 




友情链接: